河传要闻

School News

09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师生在2025年华北五省体育舞蹈公开赛中获佳绩

10月7日,2025年华北五省体育舞蹈公开赛在石家庄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我校舞蹈艺术学院国标舞教研室主任李静、专业教师高星、宋志杰、马惠带领39名选手参加此次赛事,在不同组别与奥地利、俄罗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选手的角逐中分别取得9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4个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在EDAC国际公开职业组摩登舞斩获第一名。
本次大赛由石家庄市体育局、石家庄市体育总会主办,吸引了8个国家、9个院校、83个代表队参赛,涵盖拉丁舞、摩登舞、艺术表演舞三大竞赛类别,覆盖单人、双人、团体等多种表演形式。比赛精心设置精英组、专业院校组、艺考生组等多个组别。其中EADC国际公开组更是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
本次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学向更高阶的竞技能力培养延伸,比赛还为课程成果提供了具象化的检验标准,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
查看详情

04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学生喜摘第十五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近日,第十五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颁奖典礼圆满落幕,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2019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李晨浩同学执导的剧情片《燕儿》(英文名《Mother's Choice》)再创佳绩,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导演奖"。这是该影片继在第十五届澳门国际短片电影节斩获"最佳作品""最佳摄影"两项大奖后,又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得的重要荣誉。
作为我校本科扶持计划重点作品,《燕儿》自创作以来便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影片不仅在第十五届澳门国际短片电影节上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836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更已先后荣获美国红花石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奖、河北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剪辑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展现出卓越的艺术品质和创作水准。
《燕儿》的成功凝聚了众多主创团队力量:由李晨浩同学担纲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黄山担任艺术指导,徐兴标、徐宁老师共同指导,徐宁老师兼任摄影指导,徐兴标老师参与编剧,邱琬婷同学负责制片、剪辑与调色,曹佳慧同学参与编剧,王瑞光、韩耀霆同学担任掌机,姚力康同学负责灯光,张晓亚老师担任声音指导,贾世宇、王少杰同学负责录音,邢嘉琦、褚姮君同学参与剪辑和场记工作。这一由业界教师引领、学生主导实践、跨年级协同创作的团队配置,为影片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我校实践教学成果的一次生动注解。
查看详情

02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8+6”育人工程成果在国家级重要媒体发表

9月30日,我校“8+6”育人工程暑期实践成果“乐亭非遗口述史”系列短视频在中国网发表。此系列作品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与我校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乐亭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充分挖掘李大钊同志故乡乐亭县的非遗资源,进行专业创作创新,实践“思政+专业+社会实践”的育人模式。这也是乐亭县融媒体中心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三年来,实践成果再次在国家级平台发表。
“乐亭非遗口述史”系列短视频共7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乐亭地秧歌、乐亭大鼓为对象,按照网络平台的产品形态与传播规则要求,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和短视频创作创新,挖掘李大钊同志与地方非遗文化之间的历史关联,践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使命。
2023年,我校在乐亭县融媒体中心建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并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基地联络人、新闻传播学院王贺新老师被聘为融媒体中心荣誉主任。三年来以项目驱动,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大钊故乡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河传学子看乐亭”“家风传初心”“乐亭非遗口述史”三个专题系列作品,多部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发表。
 
 
中国网作品网址:
鼓韵悠扬 童心挚热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199.html
乐亭大鼓 一枝两路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304.html
大鼓世家 三代传承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273.html
乐亭地秧歌 一棵菜精神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333.html
乐亭皮影 创新致富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359.html
一鼓两板三根弦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368.html
李大钊与“冀东三枝花”
http://v.china.com.cn/2025-09/30/content_118106374.html
查看详情

01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教师在2025年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9月30日,河北省总工会和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2025年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落下帷幕。我校选派的张苗苗老师荣获文科组三等奖,刘欣欣老师荣获工科组三等奖,白潭生老师荣获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查看详情

01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学生在“民族团结杯”河北省第三届高校民族舞蹈大赛中获佳绩

9月28日,由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民族团结杯”河北省第三届高校民族舞蹈大赛圆满落幕。舞蹈艺术学院积极参赛,凭借7个充满民族意韵与艺术张力的作品,在专业组比拼中脱颖而出,包揽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文化表达力以及高效的组织统筹能力。
此次大赛舞蹈艺术学院参赛作品涵盖多个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以舞蹈为载体传递民族团结精神。其中,作品《额尔古纳河》凭借对核心舞蹈形象的精准塑造、流畅的肢体语言与极具感染力的舞台呈现,荣获专业学生组一等奖;《澜水见月圆》《羌风》两部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荣获专业学生组二等奖;《侗》《达娃·痕映阳》《拉祜·织缘》《新米歌》则凭借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细腻的编排,荣获专业学生组三等奖。
《额尔古纳河》
《羌风》
《侗》
《达娃·痕映阳》
《拉祜·织缘》
《新米歌》
查看详情

23

2025.09

我校研究生连续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近日,我校研究生在多项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连续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在由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七届河北省研究生艺术创意大赛中,2023级艺术硕士邱琬婷、陈司晗、张威等同学创作的纪录片《康巴草的凝视》荣获二等奖;2023级艺术硕士耿瑞阳、刘煜龙、田子航同学创作的AI创意短片《无重力之诗》荣获三等奖。校长李锦云应邀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
《康巴草的凝视》以青海格尔木德都蒙古族牧民的转场生活为题材,通过影像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的深厚底蕴。《无重力之诗》运用艺术手法表达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赞美,体现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同期,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2023级艺术硕士陈司晗、王婧伊、卢宇组成的参赛团队,经多轮激烈竞争,在全国初赛(选拔赛)中表现优异,荣获二等奖,潘顺磊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校在跨学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显著成效。学校将全力支持研究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
查看详情

22

2025.09

迎评促建|我校举办“世界舞台的中国叙事”专题讲座

9月19日,我校特邀新华社联合国分社原社长、联合国记者协会副主席马建国先生,在兴安校区作题为《世界舞台的中国叙事:新华社联合国分社原社长联合国见闻》的专题讲座。新华社河北分社陈丽华、王小明,国际传播学院师生参加了讲座。

马建国先生围绕“世界舞台的中国叙事”这一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国际传播与驻外经历,通过生动案例深入阐释了中国立场在国际议题中的表达方式与跨文化沟通路径。讲座结束后,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改婷代表学院正式聘请马建国先生为客座教授。

此次讲座深化了我校师生对国际传播实践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查看详情

14

2025.09

金秋启新程,青春筑梦行!河北传媒学院暖心迎接2025级新同学

九月的风裹挟着初秋的清爽,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河北传媒学院的校园。在这满载收获与期待的时节,河北传媒学院以满腔热忱与细致筹备,敞开校门,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2025级新同学。
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等集团领导与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等校领导深入一线,将关怀落到实处。他们仔细询问迎新各环节的推进情况,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叮嘱大家做好服务保障。同时热情与新生及家长攀谈,耐心解答疑问,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学校对迎新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新同学的殷切期待。
迎新现场的每一处,都有温暖在流转。党员志愿者们主动亮明身份、冲锋在前,以更高标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他们与其他青年志愿者一道,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生。从接过新生手中的行囊,到引导前往报到点,从解答校园生活疑问,到协助完成手续办理,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园里,成为迎新季最动人的风景线,让新生深切感受到,这段大学旅程从一开始就不孤单。
报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专业精神。他们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核对新生信息,确保每一项数据准确无误、每一个流程规范高效;细致耐心咨询答疑,围绕学科特色、课程体系、成长路径等内容提供全面讲解,帮助新生明确未来学习方向;妥善落实住宿安排、餐饮供应、校园服务等生活事宜,用专业与爱心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安心踏入大学之门,开启人生新篇章。
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愿你们在河北传媒学院的时光里,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怀揣“仰望星空”的憧憬,保持“脚踏实地”的坚定,在这片充满艺术与创意的土地上,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用汗水浇灌希望之花,用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奔赴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查看详情

03

2025.09

河北传媒学院认真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河北传媒学院积极组织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看大会直播,共同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当激昂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电视屏幕前的师生们自觉起立,庄严肃穆地高唱国歌,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与崇高敬意。“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让师生们深受鼓舞。
在观看过程中,师生被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也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晓感慨地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也要展望未来,就像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宋菲表示,观看阅兵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鸿说。
河北传媒学院后续还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抗战精神,持续开展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师生将大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科建设、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激励师生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肩负起传媒人的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查看详情

28

2025.08

汇聚全球影坛智慧 共探电影艺术“新生”:2025外国电影研究年会在河北传媒学院举办

8月23日至24日,“2025外国电影研究年会”在河北传媒学院举办。本届年会由河北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艺术》杂志社共同主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新生:全球电影艺术重构与跨媒介演进”。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洋教授,《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谭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燕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迅,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钟大丰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与科技融合学院院长林大根教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范倍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爱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石嵩教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昌松教授等50多所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多名教授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本次年会。河北传媒学院常务副校长王锡朝教授,副校长王彰平、李兴国教授、李建平教授以及影视艺术学院的13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分为开幕式、主题论坛、专家分论坛、青年学者论坛、闭幕式五个环节。开幕式由李兴国副校长主持,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主持。我校人工智能学院督学翟雅楠、院长高贺胜及影视艺术学院汪帆教授、马明杰教授等先后在主题论坛、专家论坛和青年论坛发言。
在开幕式上,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洋教授、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先后致辞。李锦云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影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变革重构,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及商业关系、重塑观众审美感知已成为学界核心议题。她表示,唯有坚持开放合作、文明互鉴,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影视人才,推动中国电影学术与国际的深度对话。宋智勤常务副主任代表中国影协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致辞,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外国电影研究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电影发展、培养新一代电影学术和创作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借此平台进行深入的比较与思考,希望形成更多原创性学术成果,为电影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政策参考。
在主题论坛、专家论坛环节,围绕“电影艺术新生”主题以及外国电影研究方法、AI影像生成、运动长镜头演进、巨物美学、韩国电影观众性、北欧“小国电影”模式、区域电影案例等问题,11位教授专家进行了主题论坛发言,有19位教授专家在2个专家分论坛上进行了发言。现场观点激荡、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在青年学者论坛环节,与会的30多位青年学者分别围绕世界电影历史新探、世界电影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前沿、数字环境下的影像接受与感知变革、迷影文化的跨国旅行与数字迷影等四个专题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得到专家的点评与指导,使青年学者开拓了研究思路,受益匪浅。
在大会闭幕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届年会是一次集全国外国电影研究专家学者智慧、富有成效的学术盛会,并用“场域”“聚焦”“交流”“启发”四个关键词总结:“场域”,河北传媒学院精心打造的物理空间及其与四家主办、两家承办等共同支撑所形成的学术交流机制,为开好年会奠定了良好基础;“聚焦”,年会内容体现为对世界电影细分领域的深度学术探讨;“交流”,年会实现了中外教授专家与青年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有效推动了学术的代际传承与创新;“启发”,年会研讨具有达成“启发”之效,显著拓展了与会者的研究视野,为外国电影研究开拓了新局面。
本届年会是2023年、2024年在我校举办的外国电影研究年会的继续,延续了高水准、严谨的学术传统,为中外电影学者开展深度学术对话提供了高层交流平台,对不断提高我校科研创作水平和学科实力、浓厚学术氛围产生了积极作用;对推动我国电影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培养电影学术和创作人才、促进电影文化的国际交流和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起到积极的作用。
查看详情
 

共 27 页 262 条记录,每页显示 10 条。